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AI安防领域分析:应用场景、市场规模

发布日期:2020-03-01 浏览次数: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寻找落地应用场景成为核心意义,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行业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产生实质性融合,智能经济时代的全新产业版图初步显现。承接建筑智能化工程,弱电工程,网络工程,安防工程,监控工程,弱电系统

目前,在当下市场规模、行业发展增速、解决方案落地效果和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安防、金融、教育、客服等场景将产生较高的商业化渗透和对传统产业提升程度。承接建筑智能化工程,弱电工程,网络工程,安防工程,监控工程,弱电系统

广义AI安防涉及领域众多,从客户类型看,可划分为公共安全安防、其他政府安防、行业安防、消费者安防等。承接建筑智能化工程,弱电工程,网络工程,安防工程,监控工程,弱电系统

AI+安防应用场景

公共安全:

主要客户包括公安部门(含交警)、政法委部门、综治办部门等,以区县级单位为主。承接建筑智能化工程,弱电工程,网络工程,安防工程,监控工程,弱电系统

政府机构:

各级人民政府:平安社区/智慧社区;社保局:人脸识别资格认证;司法部门:智慧监狱建设、智慧庭审系统建设;海关:智慧旅检系统;海事局:智慧通航等;教育局/药监局:明厨亮灶。

各行业:

金融:银行智慧网点、业务辅助、人员管理;地产、集团企业:智慧园区;学校: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医疗:智慧医院;旅游:智慧景区;建筑:智慧工地;电力:巡检机器人、智能变电站监控与巡航。承接建筑智能化工程,弱电工程,网络工程,安防工程,监控工程,弱电系统

消费者:

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智能烟雾检测传感器。

AI+安防产业链

AI+安防产业链与传统安防差异最大的地方在于,上下游关系并非泾渭分明,安防厂商、AI公司、云服务厂商都可通过集成商渠道或直客模式向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部分集成商也可直接提供部分硬件产品和软件技术,各角色相互之间存在合作加潜在竞争的关系,生态比较开放。

产业链内核心玩家类别包括上游的芯片公司、AI公司、中游的安防厂商、云服务厂商,下游的安防集成商(含具备系统集成资质的项目集成商类与具备安防工程资质的工程建设服务商类)等。

AI+安防市场规模

2016年是AI+安防商业化元年,2018年,我国AI+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达到135亿元,部分头部安防厂商AI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从大约4%提升至超过8%,部分典型AI公司安防业务则占接近一半的营业收入。承接建筑智能化工程,弱电工程,网络工程,安防工程,监控工程,弱电系统

2018年城市公共安防中AI渗透率达到2.6%。预计2019年市场仍将保持高增速,到十三五收官之年2020年增速开始稳定,届时市场规模可达到453亿元(城市公共安防AI渗透率达到11%),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亿元(城市公共安防AI渗透率达到25%),从2017年到2022年CAGR达到78.3%。

AI+安防软硬件市场

2018年AI+安防软硬件市场约135.3亿元的产值中,视频监控占据绝大部分,份额近90%,成为AI+安防的主赛道。其中,端侧市场规模超过38亿元,占28.3%,中心侧市场规模超过74亿元,占54.8%。

而在AI+安防的核心战场公共安全领域, 总市场规模约93.1亿元,其中端侧市场规模约13.8亿元,占14.8%,中心侧市场规模约66.5亿元,占71.4%,边缘侧渗透有限,占比较小,约3.8%。承接建筑智能化工程,弱电工程,网络工程,安防工程,监控工程,弱电系统

出入口控制的主要产品如人脸识别闸机、门禁等,门槛相对较低,与监控人脸识别具备相通之处,因此绝大部分安防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均涉足这部分业务,其市场相对较大。

人工智能改变了安防过去人工取证、被动监控的业务形态,人证核验技术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节省了人力成本;智能访客识别与车辆识别为园区、文教卫业务办理提升效率,为安全管理保驾护航。承接建筑智能化工程,弱电工程,网络工程,安防工程,监控工程,弱电系统

AI在安防领域的应用体现出深入场景、定制化服务的特点,未来将进一步实现数据跨网融合、提升认知计算能力。

在线客服
QQ咨询
微信咨询
联系电话
15604492999
返回顶部